- 梅文庆;胡亮;刘浩然;
单相有源中点箝位(Active Neutral-Point Clamped,ANPC)整流器电网侧等效电感的参数波动是导致控制对象模型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这种不确定性会削弱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为此,本研究从鲁棒控制的角度出发,设计了H_∞回路成形(H_∞-Loop Shaping,H_∞-LS)直接电流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电流控制回路中增加补偿器,构建出理想的系统幅频特性曲线模型,并在这一过程中,对目标控制系统进行了规范化的互质因式分解,进一步归纳出一个针对互质因式摄动模型的H_∞问题;此外,针对电网侧电压畸变或电压采样误差,引入了改进的二阶广义积分器来构建虚拟信号。通过实验平台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H_∞-LS控制策略可以在电感参数变化30%情况下,将电流波动减小约50%,增强了ANPC整流器系统对电网侧电感参数变化的适应性。
2025年02期 No.494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周文清;杨蔡进;陆野;李道洋;张卫华;
无线通信网络下通过列车间协同控制实现的虚拟联挂技术,能够有效应对客流周期性和随机性,已逐步成为运行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无线网络的通信时延问题会导致列车间信息交互的延迟,使虚拟联挂稳定性下降,甚至造成列车碰撞,威胁行车安全。为提升虚拟轨道列车虚拟联挂技术在复杂交通环境下的工程应用能力,文章考虑无线通信中广泛存在的通信时延问题,从优化控制器通信传输机制的角度,提出了一种虚拟联挂动态事件触发控制器。首先,构建了列车群组的异构节点动力学模型和通信网络的时变时延模型,根据列车群组的巡航特性和控制器通信机制设定了控制目标;然后,设计一致性控制协议并提出一种改进的动态事件触发机制,使触发阈值根据通信时延情况动态调整;最后,针对虚拟联挂过程中群组建立和稳定巡航的应用场景,对现有固定参数的事件触发机制和所提出的动态事件触发机制进行了对比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动态事件触发控制器能够根据通信时延情况改变状态反馈和控制更新频率,对比现有事件触发机制,不仅提升了高动态链路下的系统稳定性,而且通信和控制更新频次更低,通信次数在现有固定参数事件触发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约50%,全局通信占用率降低5~12个百分点,有利于降低列车能耗。
2025年02期 No.494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玉东;王福豪;
为解决LLC谐振变换器采用传统PID控制时抗干扰能力与动态性能较弱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滑模的自抗扰控制策略。首先,对LLC谐振变换器建立数学模型,设计二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panded State Observer,LESO),利用LESO实时估计系统误差扰动,以优化反馈控制;然后,将模糊控制引入滑模结构中,设计模糊推理规则,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对误差信号进行模糊推理,并根据系统平衡点和滑模面之间的距离调整趋近率的参数,实时调节滑模收敛速度;最后,搭建一个500 W的LLC谐振变换器实验样机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变换器受到负载突增和突减的扰动时,输出电压的调节时间相对于PID的分别缩短了4.3 ms和3 ms,并且输出电压的超调量分别减小了1.31个百分点和1.07个百分点,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性能,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025年02期 No.494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沙沙;夏满江;张建军;
针对水下机械手在多样化操作任务中因关节摩擦与测量不精确导致的模型不确定性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模型参考自适应阻抗控制方法,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与操作稳定性。首先,设计了基于标准力与操作力误差的期望阻抗模型,并根据操作空间位置与阻抗模型输出期望位置设计了自适应律及“有界-增益-遗忘”自适应更新策略,实现了机械手末端操作力对标准力信号的精确跟踪;随后,通过设计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系统的全局稳定性以及力和位置的跟踪性能;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了二自由度机械手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能和鲁棒性,确保了力和位置跟踪的优异性能。
2025年02期 No.494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振飞;
针对转向工况下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实时的轨迹跟踪与横摆稳定性控制,文章基于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LTV-MPC)进行研究。首先将非线性车辆动力学模型通过局部线性化转化为线性模型;然后设计了考虑多个控制目标的优化函数,包括考虑横向位置、横摆角的轨迹跟踪控制目标与考虑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的横摆稳定性控制目标以及考虑纵向速度的动力性控制目标,并将轮胎侧偏角设为软约束以避免侧向力饱和,通过优化前轮转角、总纵向驱动力和额外横摆力矩实现了对车辆的运动控制;最后,基于CarSim/Simulink和NI PXI系统联合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实时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横摆角、纵向速度、前轮转角等关键参数响应时间几乎一样的情况下,基于LTV-MPC控制方法得到的轨迹跟踪误差与离线控制得到的相差不大,但是基于LTV-MPC控制方法得到的车辆横摆角幅值比离线控制得到的幅值小20%左右,这说明LTV-MPC控制方法可以更好地保证车辆的横摆稳定性。
2025年02期 No.494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